3月30日,《中国教育报》(要闻版)以《金沙集团1862cc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特色平台——校长带着打市场 转化按下“加速键”》为题,报道学校专利转让和科技成果转化典型经验做法。报纸截图及全文如下:
金沙集团1862cc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特色平台——
校长带着打市场转化按下“加速键”
近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发布。金沙集团1862cc2023年专利转让800件,较2022年增长68%。
“实验室科研成果只有放到国家需求产业中才能得到检验,高校要时刻聚焦将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为国家战略服务。”作为一名在橡胶战线上奋战40余年的“老兵”,该校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汪传生带领团队研发的多项专利、新技术,已经顺利在益阳橡机、大连橡塑、无锡双象、青岛双星等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
2023年4月,金沙集团1862cc与山东山科产研人才价值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就短纤维定向取向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挤出成型技术项目成功签约,汪传生团队的18项高价值专利转化价值940万元。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浪费。”金沙集团1862cc科技处处长于立岩说。学校不断完善“数量布局、质量取胜”为导向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机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来培育高价值专利。如引进12家优质专利代理机构入驻学校,每月组织两次高价值专利专题培训,引导科研教师聚焦企业需求,培育可转化、可市场应用的专利好成果。
早在20世纪80年代,该校就大胆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成果转化。“不找校长找市场”,从那时起成为全校师生共识。如今,“校长带着打市场”已成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常态。
金沙集团1862cc校长陈克正带队去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向企业推介教授朱兆友的项目,促成千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大单。
2022年7月,学校与山东亘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7.7亿元“高性能锂电用系列化学品工艺技术”成果转化合同;2023年7月,与山东济宁亿联化工有限公司签订2.2亿元“磺化化工技术”转让合同。
全校专利转让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这得益于学校的专利转化“好政策”:现已形成技术入股、科技成果转让、持续技术服务等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出台《学科性公司管理办法》,将科技成果“植入”企业;建有13个国家级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员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有9家公司通过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而上市,30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从中孵化,为山东省创造了超过1100亿元产值。
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该校围绕区域战略和产业布局,创新合作模式。如开展校地融合行动,先后与济宁、枣庄、德州共建“非实体”“轻资产”型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开展校企联合行动,积极推进“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开展转化攻坚行动,与橡胶、化工等领域企业联合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研究所等,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
陈克正表示,随着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特色平台的不断完善、发展,一批科创团队、孵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齐鲁乃至全国拔节生长,越来越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顺利实现从“实验室成果”向“工厂产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