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学校严格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省委第二十四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坚持“四个导向”,扎实推动主题教育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精心组织谋划,确保主题教育高站位开局起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先后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领导碰头会、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会等8次会议,细化了5个专项工作方案。以抓好理论学习为先导,通过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创新方式学,深刻理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丰富内涵,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认识凝聚到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上来,统一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中来。
二是坚持过程导向,注重以上率下,确保主题教育高水平一体推进。党委班子成员带好头、做表率,坚持先学一步,学深学透、见行见效。全校30个院级党组织,严格“规定动作”一个不少、“自选动作”务实管用;251个基层党支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坚持每两周开展1次集体学习,每月开展1次集中交流研讨和主题党日活动。学校采取督查督办、巡回指导、随机抽查、调研访谈等方式,对主题教育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督导检查。坚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全面梳理制度流程,系统推进“废、改、立、释”,拟修订出台制度80余项,确保每项工作有制度可依、有标准可鉴、有流程可循。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抓牢关键环节,确保主题教育高标准落地落实。在理论学习上,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每个专题2~3天读书班、每月一讲“干部大讲堂”、每周一课“在线课程”,着力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在调查研究上,坚持有的放矢、做深做实,梳理出12大类重点调研课题,其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领题调研25项,中层干部确定调研项目230多个。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企业+校友等方式,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措施落实,努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推动发展上,开展学院院长“登台打擂”月度述职,每月组织部分院长晾晒成绩单,剖析短板弱项,明确发展目标和思路举措,接受公开评议打分,充分调动“学院办大学”的主观能动性。在检视整改上,目前主要针对12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派出3个督导组定期开展督查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有序推进。
四是坚持效果导向,强化特色创新,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量推动发展。学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果。比如,针对省委在主题教育《实施意见》中指出的“省属高校要重点解决服务地方发展成效不足问题”,学校立足高校基本职能,着重在“三个有组织”上全面发力。一是有组织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学校今年停招4个专业、增设3个“新工科”专业,学科专业布局得以优化;大力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率先开展本硕贯通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二是有组织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坚持“四个面向”,制定了《关于加强有组织科研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组建大平台、大团队,构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紧密协作的科研生态。三是有组织社会服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需求,先后在济宁、枣庄、德州设立3个“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通过深入一线调研洽谈,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特别是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难题,深度对接学校科研供给,努力打造服务地方、融入地方的“青科大模式升级版”。近日,黄河三角洲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矿场地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落户我校,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又如,根据省委关于“全面提升高校治理效能,深入推进内部管理改革”的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和检视整改中发现,学校在“管理重心下移”等方面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为此,学校制定关于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坚持权责利效相统一,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预算管理办法,推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激发办学活力,把“学院办大学”的要求落到实处。